11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下称设备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设备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贾国生在做会员大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十四五”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冶金装备行业要顺势而为,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化技术融入设备制造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
提高冶金装备水平、冶金设备运行能力
贾国生表示,设备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至今已近6年。其间,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扭转全行业亏损局面并创出历史最好业绩。6年来,设备分会紧紧围绕提高冶金装备、备件水平,提升冶金设备运行能力,认真履行分会职责,在服务会员企业、强化自身能力上做了大量工作。
贾国生介绍了过去6年设备分会的主要工作:一是了解会员实际需求,服务好会员企业。设备分会采取各种形式先后对120多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会员企业在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对标挖潜、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二是开展设备对标工作,提升行业管理水平。2015年,设备分会搭建了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对标平台,先后组织了8次对标工作会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会员企业平均吨钢修理费为104.77元,同比下降了7.04%。三是加强专业组活动,提升行业影响力。液压润滑专业组、冶金设备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站等各个专业组在分管副秘书长的带领下,在专业性和特色性上下功夫,组织开展好专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专业组在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四是开展创先评优工作。五是建立钢铁企业设备部长工作平台。为加强会员企业的横向联系,实现企业间设备管理经验、信息和设备备件资源共享,2015年设备分会成立了钢协冶金设备分会设备部长会议平台。
贾国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及时了解钢铁企业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分会先后两次分别对21家钢厂的高炉检修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设备检修中出现的难点、堵点,以及钢厂出现的进口备件交货延期、国外设备专家不能来现场调试等造成设备检修拖期等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钢厂通报;召开了钢铁企业备件国产化研讨视频会议、钢铁企业设备检修部长座谈视频会议等,就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进口、进口设备调试及设备检修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商讨研究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
推进冶金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钢铁企业在装备国产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降低了行业设备采购成本,提高了行业设备管理运行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稳定运行;推进冶金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推进冶金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贾国生举例表示,首钢股份借助产销一体化建设,完善设备管理模块,优化设备点检、检修、备件采购等业务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线保障能力。太钢通过系列精准施策实现了重点管控产线、设备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开展管理经验交流例会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鞍钢股份以提高备件综合性价比为原则,在日常备件的采购、维护、更换中,有序推进国产备件替代,过去3年实施国产化项目179项,进口备件占比下降16.4个百分点。河钢邯钢近4年来共计完成353项国产化替代项目,实现了酸轧线主传动控制系统及轴承、减速机、液压缸等通用机械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宝钢股份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着力推进设备运行维护智能化、关键业务领域管理智慧化、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探索建立预知状态维修体系等。
做好对标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贾国生介绍,今后,设备分会将重点做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继续推进设备智能运行维护系统建设、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对标工作、推动行业企业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和关键设备备件联储工作等10项重点工作。
贾国生表示,各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设备管理特点,围绕设备状态管理、故障诊断与控制、运行数据分析、管理评价标准体系、推广设备管理实施全流程业务再造,实现设备管理智慧化,解决管理的瓶颈问题,提升设备管理控制能力,延长设备运行周期、缩短检修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运行功能精度,助力产品质量提升。钢铁企业要继续推进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实现自动生成点检计划、采集生成数据,并上传各点检系统及企业智能运行维护平台;要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对标工作。设备分会要按照企业要求逐步完善对标平台建设,推进单项指标对标向生产工艺产线对标发展,为企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贾国生指出,要推动行业企业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和关键设备备件联储工作。他表示,当前,强化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是钢铁业和装备制造业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协同推进我国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一方面要鼓励以钢铁企业牵头联合制造企业的冶金设备供给模式,即先行先试、容错试错、承担风险,构建钢铁用户+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式;另一方面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钢铁企业备件国产化的需求,以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密切供需合作,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度。
贾国生进一步指出,推动建立钢铁企业间关键设备与备件的联储共享机制,一是加大对区域性企业间的关键设备与备件(制造周期长、占用资金大、停机后对生产的影响大等)的联合储备力度,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在设备价格、付款方式、合同条款等方面让利给供应商让其代为储备,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三是开展关键设备与备件延长寿命攻关,提升设备保障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